
郁斐 海报设计
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好不好,也许在离家一公里的地方就能感知。
一家上市企业,即使已过30余年,仍选择回到“发迹”的地方,成立集团总部;一位德国“海归”,得知家门口就有创业孵化器,二话不说签约入驻;一个项目准备出海,服务专员上门送上“及时雨”……
2025年2月,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.0版行动方案,首次将“夯实营商基层基础”作为单独任务板块列出,支持基层结合属地特点和产业优势,打造“一镇一品”“一街一品”营商品牌矩阵,着力实现街镇服务能力和中小微企业感受的双提升。上海的营商环境改革已从市级的“宏观政策赋能”阶段,进入到街镇的“微观服务决胜”阶段。浦东新区作为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,在区营商环境8.0版行动方案中提出,聚焦“打通最后一公里”,着力赋能基层营商环境建设。8月底,澎湃新闻记者走访浦东部分街镇,探寻这片改革热土上的基层营商之道。

上海浦东 视觉中国 图
“藏”在街道营商服务中心里的孵化基地
8月27日,枣庄路683号,新落成的金杨新村街道营商服务中心,营商办主任王海青刚接待完一批访客,新的预约电话又打了进来。“只要是工作日,营商中心每天大约迎来三、四批访客,每天接二三十通电话是常态。”一边说着话,王海青一边带记者往二楼走。营商服务中心的二楼和三楼,是金杨街道装饰一新的科创孵化基地,2024年6月份投入运营以来,已签孵化协议的入孵企业42家,今年以来,实体入驻9家新创企业和项目团队。

新落成的金杨新村街道营商服务中心 金杨新村街道 供图
“让青年人才进得来、留得下、发展好。”2025年4月,浦东新区出台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“青创15条”,其中重点推出“两个100万”:“提供100万平方米低租金青年公寓,提供100万平方米低租金创业空间”。政策激励下,金杨街道科创孵化器的打造和服务升级备受关注。
澎湃新闻记者在孵化基地看到,这里堪称“小而美”的法人公寓。每一个“公寓”大约在26平方米,房间配备单独洗手间,靠窗放着办公桌椅,桌椅旁边的中心位置,则放着沙发和茶几,在各项政策加持下,非常适合初创企业办公。如果是直播型企业,在这里做直播也完全没有问题。”王海青介绍,金杨新村街道老龄化人口占37.3%,辖区内有42所学校,涵盖幼儿园到大学。老人多,学生多,促使孵化基地选择了大健康和人工智能+教育赛道。
从“法人公寓”出来,孵化基地公共空间里,共享会议室、独立私享会客厅,以及在洽谈引进中的公益直播基地都已完成硬装。街道还计划引进上海市最大的一家香料企业,在共享空间做社区疗愈场景,打造独有的“企业减压舱”。